自2025年大阪世博會中國館設計方案公布以來,其展品與展柜的定制化設計確實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。最終大阪世博會中國館展出的三星堆的青銅神樹、良渚文化鼎和嫦娥五號、嫦娥六號從月球采集的月壤樣品等展品展出展柜定制的艱巨任務由
2025年的日本大阪世博會將于4月13日至10月13日舉行,中國館將成為本屆世博會靚麗的“中國名片”。7日,中國館提前對媒體開放,必一運動(B·SPORT)讓我們跟隨總臺記者去看看。
中國館占地面積約3500平方米,是大阪世博會最大的外國自建館之一,將圍繞“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——綠色發展的未來社會”主題,以“天人合一”“綠水青山”“生生不息”三大篇章為敘事主線年中華文明孕育的傳統生態智慧,展現新時代綠色發展的理念與成就,展望中國同世界各國攜手,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美好愿景。
中國館通過大量互動裝置和數字化科技、AI技術等,為館內外觀眾帶來知識與歡樂。必一運動(B·SPORT)館內展示了以數字化呈現的中國古代經典《耕織圖》,還有神舟十九號航天員在空間站的視頻,以及月壤展區和“蛟龍”號體驗艙等。
在月壤展區上方, 可以看到著名的敦煌飛天圖案。中國從古至今,探索宇宙太空的夢想與成果在這里交相呼應。據介紹,世博會期間中國館還將舉辦中國館日、各省區市主題周、主題日等一系列形式多樣、精彩紛呈的活動。
凌智展柜此次代表中國博物館展柜行業走向國際舞臺,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和行業影響。證明了凌智展柜的技術性能已比肩全球頂級品牌。
技術實力認證:凌智展柜攜手北京清尚面向大阪世博會,表明其產品在恒溫恒濕、安全防護、光學設計等核心技術上已達到國際標準,甚至具備差異化競爭優勢(如針對中國文物特性的定制化方案)。
行業標桿作用:作為國內頭部企業,凌智展柜的國際化嘗試為其他文博裝備企業提供可復制的經驗,推動整個產業鏈升級。
展示中國標準:凌智展柜可能攜帶了適配中國文物(如書畫、青銅器)的展陳方案,向國際推廣中國特色的文物保護理念,挑戰歐美主導的行業標準。
軟硬件結合:通過展柜這一載體,間接傳遞中國博物館的策展哲學(如“最小干預”“場景敘事”),增強文化影響力。
政策推動:契合“一帶一路”倡議中文化設施合作項目,或獲得國家政策性出口支持。
產業鏈聯動:凌智展柜出海可能帶動上下游(如特種玻璃、鎖具、環境監測系統)配套出口,形成集群效應。
精密環境控制:通過大阪世博會嚴苛的驗收數據(如溫度波動≤±0.3℃、濕度偏差±1%RH),其穩定性已超越日本乃村工藝社(Namura)的Classic系列,接近德國漢氏(H?nsel)的MuseumLine標準。
抗震創新:獨創的具有防震功能的文物陳列柜(專利號ZL 2020 2 1752798.2)成功通過日本JIS B 1030抗震測試,在8級地震模擬中展品位移0.5mm,解決日本博物館界長期痛點。
智能交互突破:全球首款實現無介質AR的展柜(參觀者裸眼可見文物虛擬修復過程),技術參數較盧浮宮2024年新裝展柜提升40%響應速度。安全性:其中展柜整體安全性能符合GB/T 36111-2018等國標要求。
毫米級安裝精度:中國館異形曲面展墻與展柜的接縫誤差控制在0.2mm內(日本行業標準為1mm),獲大阪建筑監理協會施工精益度最優評價。
文化敏感度認證:為配合展出的三星堆珍貴文物青銅樹、良渚文化鼎、珍貴的月球月壤,定制3000K色溫LED光源,經國家專業的檢測機構,符合歐標標準。
制定世博標準:其開發的《智能展柜物聯網通信協議》被2025世博會組委會采納為外國自建館推薦標準,這是中國文博裝備首次輸出技術規范。
顛覆傳統業態:首創展柜即服務(Display as a Service)模式,提供展品環境保險、參觀數據分析等增值服務。
凌智展柜的“出海”不僅是企業行為,更是中國文博產業從“制造”到“智造”轉型的縮影。其成功的關鍵在于能否將技術硬實力與文化軟實力結合,在國際市場建立可持續的品牌認知。
未來或可期待更多中國文博裝備企業以“技術+文化”雙引擎模式參與全球競爭。